华裔为何进不了英议会?少数族裔投票率一直偏低pizza(2010/5/18 10:08:52) 点击:
77475 回复:
0 IP:
119.* * * 从大选首开电视辩论如火如荼,到刚刚卸职的前首相布朗的“麦克风门”引发尴尬之风;从保守党与工党的“两马之争”,到自民党领袖克莱格杀出重围演绎“三党鼎立”的好戏,2010年的英国大选可谓看点颇丰。与以往相比,本次英国大选还有一个让中国人更为关注的看点:8名英籍华裔候选人参选议员。
此次华裔参选人员的数量之多,在英国政坛历史上都是破纪录的。虽然近日出来的结果多少有点让人失望,8位华裔候选人全部出局,但他们都不是失败者。华裔候选人人气和得票数相比往届的大幅上涨让他们距离正式登上英国政坛更近了一步,而得票率排在所有候选人第二位的李沛腾更是只需要再进一步。
在8位华裔候选人确定参选之初,就有分析人士指出,他们成功的可能性很低。而最终出来的参选结果也没能带来惊喜。不过,仔细分析他们的参选过程,不难发现,华裔力量在英国政坛的影响力已经有了显著的提升。
进议会难度很大
在英国政坛,从加入某党派到获得候选人资格,通常要经历漫长的等待与磨练。与英国其他的少数族裔相比,华裔的影响力以及华人社区参政的活跃度都是比较低的,都还不足以达到能说服主流党派把议席交给华人华裔的程度。
英国候选人的产生,要经过报名、筛选、公告、投递和面试这几步。只要是某个政党党员,都可以向总部报名成为议员候选人,只要通过总部的审查和筛选之后,就可以加入候选人大名单中。但因为影响力或者推荐来源的不同,大名单上候选人的竞争力也是不尽相同的。英国共有650个选区,各大党派在各个选区的获胜可能性也不同。由此产生了所谓稳操胜券的“稳保议席”选区和有一定影响力的“游离选区”之分,其余的选区就被幽默地称为“候选人锻炼区”。对于多数初次参选的候选人来说,就必须先去这些“锻炼区”,以此证明自己的拉票能力,磨练与选民沟通的技巧。
华裔参政热情提高
祖籍中国大陆的保守党候选人吴克刚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他获得了4000多张选票,尽管没有获胜,但选票数比上次大选时多了1400多张。北爱联盟党华裔候选人卢曼华女士曾成功当选地区议员,此次大选虽未胜出,但得票率有了明显上升。而保守党华裔候选人李泽文则在伦敦选区将选票数从上次大选取得的6482票增至11134票,虽然最终不敌前工党卫生大臣多布森,但其杰出表现已经引起了英国选民的高度关注。
英国少数族裔的投票率一般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而英国华裔一直被视为“对政治冷漠的一群人”,从政的华裔人数更是寥寥可数,华裔社区的选民投票率也一直偏低。直到上世纪80年代,当留学生和技术类移民开始成为中国移民海外的主流人群时,这个群体才逐渐呈现出年轻化、知识结构优化、责任意识明显、权利诉求强烈的特点。再经过数十年的积淀,海外华裔才开始渐渐掀起从政的潮头。
早晚会实现突破
根据英国宪制事务部的数字表示,30%符合资格的英国华裔公民没有登记为选民,而全英公民的这项比例只有9%。多数没有登记为选民的华裔,一般都对有关程序存在误解,例如认为手续繁复、登记需要付费等。想增强华裔在英国政坛的影响力,提高在英华裔选民的积极性是很关键的一步。很多在英的华裔也发现了这一点,正在做出积极的努力。他们举办了多种活动,向华人解释怎样登记做选民,从而使在英华裔不再对登记成为选民抱有抵触情绪。
有人打了个形象的比喻,称8位华裔候选人就好比非洲足球运动员。他们出身贫寒,运动设施匮乏,只能用踢烂的足球进行。然而,这并不阻碍他们成为超级球星,赢得世界知名足球俱乐部的青睐。华裔候选人们在历经了“候选人锻炼区”的磨练之后,已经具备了“非洲优秀足球运动员”的实力,也已经得到了“知名俱乐部”的高度关注。英国政坛的大门已经向他们开启,假以时日,谁能说英国政坛上不会出现像美国华裔商务部长骆家辉和华裔劳工部部长赵小兰那样声名显赫的华裔政治人物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