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格拉斯哥(glasgow):工业革命摇篮的新生uklife(2009/11/8 20:32:02) 点击:
81518 回复:
0 IP:
212.* * * “你们向我保证,一定要去前边那家酒店看看!”在克莱德河(Clyde River)边,身着黑色连帽风衣的苏珊郑重地说。她是一位电脑工程师,但对建筑和公共艺术相当痴迷,即使是这样雨夹雪的寒冷天气也要到河边走走,看看城市景观有没有新变化。偶遇正在拍照的记者,便上前热情地介绍起来。
在酒店大堂二楼,记者看到一个沙盘模型,展示着上世纪初格拉斯哥港口和船坞的繁盛景象。1909-1914年间,世界上21%的船舶都在这里建造。大堂里占据整整一面墙的壁画,更是浓墨重彩的回顾着这座“大英帝国第二都市”曾经的荣光:1769年,詹姆士·瓦特改良蒸汽机;1812年,亨利·贝尔建造的“彗星号”蒸汽机轮船首航;1936年,8万吨级的巨型邮轮“玛丽王后号”下水……而隔着酒店的落地玻璃窗看出去,河对岸2001年落成的科学中心新月形的钛金属外壳闪耀着冷冽的弧光。一个城市的世纪轮回于此种映照中清晰浮现。
“维多利亚城”盛极而衰
“格拉斯哥”一词来源于凯尔特语的“Glas cu”,意思是“绿草如茵的好地方”。发源于苏格兰南部高地的克莱德河,全长176公里,在格拉斯哥附近注入连接爱尔兰海和大西洋的北海峡,并将整个城市分成北岸和南岸。公元6世纪,圣门哥 (St. Mungo)建立修道院之后,此地迎来了第一批定居者。1175年获得理查德勇士的正式特许,1451年格拉斯哥大学建立,这座城市的重要性日益增强。
17世纪初,由于不列颠岛的统一及海外远洋贸易的发展,苏格兰经济进入腾飞期。1674年第一艘来自美洲新大陆的烟草商船抵达格拉斯哥,揭开了这座城市繁荣的序幕。原本浅而狭的克莱德河被疏浚成一条较深的通航运河,格拉斯哥也逐渐主宰了英国、非洲和北美之间的烟草、糖料、棉花甚至是奴隶贸易,成为英国最大的商港之一。
1769年,格拉斯哥大学机修工瓦特的个人创新,赋予了这座城市更大的推动力,使它有机会成为“工业革命的摇篮”。纺织、机车制造、造船、钢铁、重型机械制造等工业部门相继兴起。19世纪初格拉斯哥成为英国最大的工业城市。瓦特的朋友、格拉斯哥大学道德哲学教授亚当·斯密的划时代巨著《国富论》正是在此背景下写就。虽然19世纪中叶“世界工厂”的名号被曼彻斯特夺走,但格拉斯哥作为“造船中心,钢铁重镇”的地位则一直保持到20世纪中叶。
整个维多利亚时期都是格拉斯哥的“黄金年代”。社会财富迅速增长,一栋栋大理石建造的公共建筑和私人豪宅拔地而起,公园、绿地数量在欧洲城市中首屈一指。1888年和1901年两次工业博览会的成功举办,使它获得了“最壮观的维多利亚城”的美名。
上世纪60年代开始,英国传统工业城市步入大规模衰退期,格拉斯哥是受影响最严重的城市之一。首先是城市扩散导致人口和就业岗位从现有城市地区向边缘郊区转移。受过良好教育的中产阶级搬出城市,需求减少导致社会服务设施纷纷关闭,对城市造成釜底抽薪般的影响。在1961年-1981年间格拉斯哥失去了14.2万个就业岗位,同期人口流失了1/3。中心区人口从1950年高峰期的110万人减少到现在的60万。
其次是城市的“逆工业化”。企业由于设备老化、质量不高、管理不善以及国内利率因素等造成竞争力下降从而减产或关闭。都市区的制造业岗位从1971年的30万锐减到2001年的9.5万个,整个造船、钢铁、机械和纺织行业都垮掉了。随之而来的便是居高不下的失业率、犯罪率和贫穷。逆工业化也导致了大量的“棕地”——空置、废弃和污染土地,损害了格拉斯哥作为居住和投资选择地的优势。在20世纪70年代,整个格拉斯哥充斥着与物质性衰败和社会性瓦解相伴生的低迷情绪,曾经喧嚷的克莱德河两岸一下子静谧下来。
以艺术的名义复兴
上世纪70年代中期,格拉斯哥便开始了“复兴”的探索。第一项举措是制定新的区域规划,实施“格拉斯哥东区复兴计划(GEAR)”。该计划关注的不是大型企业和主要基础设施,而是改善局部居住环境,因此对经济的影响不尽如人意。1980年代,复兴政策转向更“软”的社会和社区问题,以发展服务业为目标的中心城区改造项目也随之确立。公共机构投资改造旧的工厂、仓储建筑并出租房屋,改善公共空间,提升文化品位,开发新的旅游设施,以求重新聚拢城市的“人气”。
与此同时,从1980年代开始,格拉斯哥民间掀起了一股“文艺复兴”风潮。1983年Pollok公园中的“布瑞尔珍藏馆”(Burrell Collection )建成开放,成为此次风潮的标志性事件。该博物馆以1944年富商威廉·布瑞尔夫妇捐赠的9000多件艺术精品为基础,试图唤起格拉斯哥市民对自己城市文化遗产的重视,并激发新的创造力。
1988年的格拉斯哥园艺节,请来查尔斯王子和黛安娜王妃揭幕,吸引了300万参观者。虽然其规模远不及1938年在Bellahouston公园那次有1300万人次参与,有可能是空前绝后的“大英帝国博览会”,但这次活动让市民重新享受到被举国关注的感觉,大大激发了他们的热情。1亿英镑的资金借此注入当地经济,在随后5年内更引来了1.7亿英镑的外部直接投资。这次“牛刀小试”让格拉斯哥市政部门看到了城市复兴的潜力和机会所在。
从1985年起,欧共体(现欧盟)每年挑选一个城市作为“欧洲文化城市”,举办大规模文化艺术交流活动。经过公共机构的积极运作,1990年格拉斯哥继雅典、佛罗伦萨、阿姆斯特丹、柏林和巴黎之后,成为英国第一个“欧洲文化城市”。一年内格拉斯哥组织了3400多个国际交流活动,不仅展示了音乐、戏剧和视觉艺术,也让世界进一步了解了它在建筑、设计、工程、教育和体育方面的活力和优势。
借此东风,格拉斯哥市政厅在当年确定实施一项战略——“将艺术作为推动都市重生的催化剂”,成为英国首个制定此种发展战略的城市。而尽力争取大型会议、文化节庆和运动会的主办权,盘活历史文化遗产,以创造“周期性市场”(Periodic markets),也成为格拉斯哥城市复兴的基本竞争战略之一。1999年赢得“欧洲建筑与设计之都”,2003年赢得“欧洲运动之都”,都是此种战略推动的结果。
1996年,用1829年的皇家证券交易所改建而成的现代美术馆开放,成为格拉斯哥“文艺复兴”又一个标志性事件。棋盘式整饬的街道,宏伟的维多利亚式建筑,16座博物馆,以及20世纪初现代派建筑大师麦金托什(C.R. Mackintosh)留下的12座建筑杰作,加上众多新建的音乐厅、剧院和会议中心,构成今天的格拉斯哥中心区极富魅力的城市景观骨架。私人投资的酒吧、旅馆、饭店、夜总会、商场和时尚公寓持续增加,为“骨架”增添血肉和细节。格拉斯哥作为一个消费型城市已经全面复兴,成为英国第二大零售中心和第三大海外游客造访中心,每年吸引的游客超过300万。2005年,The Big Issue杂志将格拉斯哥评选为“全英国最酷的城市”。
一条河流的重生
通过打文化牌成功提升城市形象之后,要把城市的复兴从“软”变“硬”,尚需艰巨的努力。九十年代后期,英国在国际上首倡“发展创意产业”的国策,格拉斯哥抓住这一契机,致力于建设一个更富竞争力的国际都市。“克莱德河滨重建”计划因此被提上日程。这个项目又被称作“一条河流的重生”,希望把克莱德河打造成为一条活跃于当地居民生活之中、外来投资客和游客视野之中的河流,进一步提升格拉斯哥的国际影响力,与周边经济势力不断增长的爱丁堡连接起来,形成贯穿苏格兰中部的新经济走廊。
英国政府最近的一项研究显示,一个成功的城市重建计划,把重心放在发挥优势和机会上,比放在改变弱势和威胁之上会有更好的实施效果。克莱德河滨的优势在于:具有战略意义的位置,靠近格拉斯哥国际机场;靠近主要的人口集中中心和商业中心;拥有具有国际声誉的学院。最重要的一点,克莱德河滨为商业可持续性发展提供了成长的空间——通过改造“棕地”能够获得大量良好的基础设施。
一个15年的计划在2001年11月开始构想,由英国企业与终生学习部长指定建立的克莱德河滨工作小组(CWWG)进行规划。重建区域覆盖从格拉斯哥市中心往东到Erskine大桥的8英里河滨地带,从东向西被分成六个关键的次区域,每个区域按照自身特征有着不同的发展重心:“格拉斯哥市中心”将成为“中心河滨地区”,侧重于金融和商务服务;“太平洋码头(Pacific Quay)”将吸引高科技企业入驻,并以BBC苏格兰总部为中心打造“数码媒体城”;“大Govan地区和格拉斯哥港”作为最大的单体项目,将用5亿英镑的投资建设一个“生活、学习和挣钱的乐园”;“Renfrew河岸和Scotstoun”的发展目标是将南北岸连接起来,成为一个新的零售、休闲和住宅区域;“Clydebank”希望重塑“克莱德制造”精神,吸引更多投资;“Erskine和老 Kilpatrick”的目标则是建立一个亲水型小镇。河流的重生,离不开交通的改善,各种交通工程将在克莱德河两岸交错织网:开启水上高速巴士、建设轻轨、修建高速公路和大大小小的桥梁。
“整个项目以人和社区为核心,最主要的目的是将没落的社区和新的社区连接起来,为它们创造新的发展机会。河滨外观上的‘翻新’将创建出一个在全球范围内具有吸引力的生活与工作街区。”项目经理Stuart Beith说。重建计划将推动电子、生命科学和金融服务等现代关键产业的发展,而像造船与机械制造这样的传统工业,也将保持其重要地位,并从中获得新生的力量。根据苏格兰官方预计,重建计划将为当地提供33,000个工作机会,其中23,000个是新创造的工作机会;到2028年将为苏格兰经济贡献不少于72亿英镑的增加值。
国际都市之间的竞争,不仅体现在资本的规模上,更深层次的竞争在于“人才蓄水池”的储备之上,也就是所谓的对于人才的“栖息引力”。充满机会、生活舒适是衡量“栖息引力”的两大重要因素。重建之后的克莱德河滨将吸引更多人才和投资,帮助苏格兰保持并扩大现有的人才库,扭转下滑的人口增长趋势。
公共部门合作开发
克莱德河滨重建计划工程浩大,除了动用16.7亿英镑的公共资金,还将吸收各种来自民间的私人投资,以及欧盟提供的基金。但如此庞大的项目如何取得预定的目标,关键取决于内部的决策力和实际执行力。国际上一些大项目最终难以达到预期的目标,往往是因为总体规划之下的次项目的发展不平衡。私人开发商总是偏向于发展短期效益最大化的项目,而忽视具有长期效益或社会效益的项目,这使得各个次项目成为孤立的发展点,一些“问题地点”继续被置之不理。
由于事关格拉斯哥、甚至整个苏格兰的前途,这个项目采用了公共部门合作介入,引导私人投资的方式。其实30年前的GEAR计划就是不同公共部门合作的先驱,当时由苏格兰开发署(SDA)、地方和区域管理部门以及两个全国性住房机构共同进行。此次的克莱德河滨重建项目由六家政府部门联合参与:格拉斯哥与克莱德河谷组织计划联合委员会、格拉斯哥市议会、Renfrewshire市议会、West Dunbartonshire市议会、苏格兰社区委员会和苏格兰工商委员会。六家政府机构联合为项目拨款,并且组建克莱德河滨工作小组,进行总体协调,以确保整个规划都能获得完整、平衡的开发,同时取得经济、社会和环境三个方面的利益,并且让当地的社区能够参与到重建计划中去。
Stuart Beith说:“我们需要确保众多公共部门的介入产生不同凡响的结果,真正实现重建计划的战略目标。比如,河流南北两岸的商业开发进程应该彼此相当。而BBC苏格兰新总部大楼不应只是一栋普通的办公楼,而应该对整个次区域的数码媒体产业起集聚和带动作用。”事实上,BBC这幢造价3000万英镑的智能化大楼不仅将容纳1200名员工,也将是数字广播、动画制作和音乐生产的创意工坊。在重建管理部门的引导和资金配套支持下,英国国家电视4台(Channel4)和Saga广播集团的地区总部和制作基地也将在周边落户,加上众多小型公司和个人工作室,形成在欧洲领先的“媒体村”。为了巩固投资者对重建项目的信心,苏格兰工商委员会还把自己的新总部大楼建在靠近中心河滨区的大西洋码头(Atlantic Quay)。
在重建计划中,“未来式”的新地标将提升整个城市的“现代形象”。格拉斯哥科学中心是苏格兰进入新千年的标志性建筑,也是英国当代建筑的典范。这是英国第一座使用钛金属装饰外表的建筑,并拥有全国屏幕最大的IMAX数字影院。旁边459英尺高的“格拉斯哥塔”如一枚巨大的银针竖立,是世界上唯一能够整体360度旋转的高塔。它的目标是每年吸引60万游客,推动克莱德河南岸地区的繁荣。由女建筑师扎哈·哈蒂德设计的、耗资9000万美元的河边交通博物馆将呈现未来派的风格,犹如一条流淌的河,预计2009年开放,每年将吸引40万游客。
“村庄式”的创意社区
“让社区联结起来”是重建计划的主要目标之一。一座耗资6900万美元的步行桥将于2007年建成,连接格拉斯哥的金融区Broomielaw和重新开发的地带Tradeston。桥两端将建起两座景观公园,两岸将开设“水上巴士”渡轮,供游人观赏风景。
“这些建筑方案,都征求过当地居民的意见。”Stuart Beith说,“作为一条有历史的河流,我们想把新的和旧的连接起来,这样会更能引起人们的情感共鸣。除了建造新建筑,重建计划也包括如何利用旧建筑。那些被废弃的沿岸建筑将被改造为画廊、咖啡店、酒吧和富有特色的商店。”
旧建筑蕴含着一个城市的文化肌理,许多城市为了“经济开发”推倒了旧建筑之后,才发现无法弥补的遗憾。格拉斯哥对于旧建筑的处理格外小心,并且将之纳入自己的发展规划中。丹麦电影城的创建者之一,以“一站式”电影制作概念闻名的Gillian Berrie,希望在格拉斯哥也打造一个这样的电影城,吸引年轻有为但缺乏资金的电影人才聚集,同时提高城市的知名度,引来更多的游客。高大的Govan老市政厅成了电影城的最佳选址。在格拉斯哥市议会、苏格兰工商委员会和欧洲地区发展基金的支持下,电影城的一期工程目前已完成,成为未来数码媒体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如果重建的重心只是围绕着河滨外观的改变和争取大企业的入驻,那么除了增添一些冷冰冰的经济开发区,并不能使克莱德河两岸重现当年生机勃勃、热闹非凡的景象。因此,来自当地各个阶层的“创意”,成为贯穿重建计划的DNA,赋予克莱德河鲜明的个性。
当艺术家Ingrid Campbell接受由Linhouse社区15名居民组成的住宅委员会委托,希望她对社区改建提出方案时,她首先想到了巴黎——由众多个性独特的街区组成的时尚之都。她觉得老格拉斯哥划分明显的街区,散布着本地的特色商店,那种舒适的“村庄式气氛”与巴黎有着异曲同工之妙,于是建议社区应该保持或恢复这种街区格局。在征求了许多居民的意见后,Linhouse城市村庄(LUV)项目启动——让艺术家帮助改变沿街商店的外观,开设展示当地居民艺术作品的画廊,还开设了一家充满浓郁欧洲情调的LUV咖啡店。
另一家名为GAP(Gorbals Arts Project)的民间艺术社团则致力于为重建项目提供有内涵的装饰作品。艺术家Liz Peden创作的一组雕塑将被放置在重建计划的中心地带——伊丽莎白女王广场。作品取材于Oscar Marzaroli上世纪60年代拍摄的一幅著名照片:三个小男孩正穿着妈妈的高跟鞋,在大街上笨拙而开心地玩耍。“它让人们想起当年这个地方的困境。尽管如此,孩子们还是有他们自己的玩法。”GAP这个最初由失业者和退休人员组成的社团现在不仅成为人们喜爱的社区文化中心,其承接的艺术业务也日益增多。
激活苏格兰
目前,格拉斯哥的经济结构中,金融和商务服务、通讯、软件、生命科学和旅游业已成为支柱产业。金融和商务服务部门的工作人员占全部雇员总数的24%;而在1998-2001年间,其知识经济部门的职位增长了22%。2005年3月,格拉斯哥被Growing Business杂志评选为“全英国最适合从事商务的城市”。评选标准包括区位、劳动力、商用物业、生活质量、融资渠道、交通和商业活力等六个指标,伦敦因其居住、劳动力和物业租金成本过于高昂仅列第三名。杂志的评语是:“格拉斯哥证明,在所有面临相似挑战的城市中,它是向‘后工业时代生活’转型最为成功的。”
BAK Basel Economics首席经济学家Christoph Koellreuter认为,现代大都市经济通过三种方式推动发展:通过发展金融和其他商业服务的商业城市;通过发展零售业、休闲旅游业的消费者城市;通过发展高科技产业的高科技城市。他被格拉斯哥1980年代以来的迅猛发展所打动,但仍觉得格拉斯哥是一个“消费者城市”和“商业城市”,在高科技领域还有所欠缺——这也表现在格拉斯哥,甚至整个苏格兰“吸引外资的规模较高,但生产效率较低”。借助克莱德河的重生项目,雄心勃勃的格拉斯哥也希望加大城市的科技含量,就像项目说明书上的口号一样——“激活克莱德河,激活苏格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