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点那些年打动我们的英国文艺chatnet(2015/10/22 14:47:05) 点击:
77449 回复:
0 IP:
116.* * * “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正如英国诗人雪莱的诗一样,无数英国文艺作品曾漂洋过海传到中国,一部小说,一篇散文,一首诗,一幅画,一部电影,一部电视剧,一曲音乐,都曾以各自魅力去吸引、感染、打动国人。
10月19日至23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出访英国,“我出访所到之处,最陶醉的是各国各民族人民创造的文明成果。”2014年,习近平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列举了百余位国内外文艺名家,在提到英国文学时,他谈到了乔叟、弥尔顿、拜伦、雪莱、济慈、狄更斯、哈代、萧伯纳、透纳等大师。相信本次习近平对英国的出访,必将再次勾起国人对英国历史上灿若星辰的文艺名人与名作的回味。
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雪莱《西风颂》
听到的声音很美,听不到的声音更美。——济慈《希腊古瓮颂》
怎能忘记旧日朋友,心中能不怀想;旧日朋友岂能相忘,友谊地久天长。我们曾经终日游荡,在故乡的青山上,我们也曾历尽苦辛,到处奔波流浪。友谊万岁,朋友友谊万岁,举杯痛饮,同声歌唱,友谊地久天长。——《友谊地久天长》
谈及英国诗歌,大家首先会想到“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这样的名句,这句诗正出自英国著名浪漫主义诗人珀西·比希·雪莱名篇《西风颂》的结尾。雪莱在中国的影响力毋庸置疑,连诗人徐志摩都曾坦言,“我实在够不上读他(雪莱的《解放了的普罗米修斯》),因为太浓厚伟大了。他的小诗,很轻灵,很微妙,很真挚,很美丽,读的时候,心灵真是颤动起来,犹如看一块纯洁的水晶,真是内外通灵。”
习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提到的约翰·济慈与乔治·戈登·拜伦也是与雪莱齐名的英国浪漫主义诗人。济慈在创作中擅长将情感与自然完美结合,《夜莺颂》就是他听到夜莺的啼声后,诗兴勃发,在三小时内一气呵成的作品。同是浪漫主义诗人,拜伦则用作品塑造了一批“拜伦式英雄”,其代表作《唐璜》被作家歌德称为“绝顶天才之作”。
此外,还有一位英国诗人不容忽视,那就是约翰·弥尔顿,他的代表作《失乐园》全文12卷,以史诗一般的磅礴气势揭示了人的原罪与堕落,刻画出了撒旦、亚当与夏娃等一系列神话故事中的形象。《失乐园》与荷马的《荷马史诗》、阿利盖利·但丁的《神曲》并称为西方三大诗歌。
除了上述诗歌,还有一首古老的英国诗歌让国人朗朗上口,那就是著名的《友谊地久天长》。该诗是由十八世纪苏格兰诗人罗伯特·彭斯根据当地父老口传录下的,后被谱了乐曲,在世界范围内广为流传,大家最为熟知的就是它曾被电影《魂断蓝桥》用作主题曲。
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也是一个最坏的时代;这是明智的时代,这是愚昧的时代;这是信任的纪元,这是怀疑的纪元;这是光明的季节,这是黑暗的季节;这是希望的春日,这是失望的冬日;我们面前应有尽有,我们面前一无所有;我们都将直上天堂,我们都将直下地狱。——狄更斯《双城记》
越是有智慧的人,越能发现别人的本色。——哈代《德伯家的苔丝》
一个人只是呆呆地坐着,空想自己所得不到的东西,是没有用的。——笛福《鲁滨逊漂流记》
相比英国的诗歌,英国的小说更为国人所熟知。“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这是一个最坏的时代”,出自查尔斯·狄更斯名作《双城记》开篇的这句话,曾被无数中国作家引用。《双城记》是狄更斯在47岁迟暮之年创作的巅峰之作,小说在法国大革命广阔的真实背景下,以马内特医生的经历为主线索,把冤狱、爱情与复仇三个互相独立而又互相关联的故事交织在一起,情节错综,头绪纷繁,情节曲折紧张而富有戏剧性,表现了卓越的艺术技巧。
与狄更斯不同,托马斯·哈代用他的作品描写了英国乡村普通“小人物”的故事,他的《远离尘嚣》《德伯家的苔丝》《无名的裘德》等一系列使人喜爱又深思的小说是19世纪英国小说的最後一批优秀成果,它们成功地使农村的土壤气息﹑诗样的温情和严峻的宇宙观相结合,他被誉为是“英国小说中最伟大的悲剧大师”、“英国小说中的莎士比亚”。哈代最著名的作品当推《德伯家的苔丝》,小说描写的是社会如何把一个纯洁、善良、质朴、美丽的农村姑娘逼得走投无路,最终拿起武器向仇人复仇的故事。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克洛德·西蒙评价“它是19世纪英国文学的一颗明珠,奠定了哈代在英国乃至世界文学的地位。在美丽的苔丝身上我们至始至终看到的是她纯洁的本性对逼迫她的恶势力的苦苦挣扎。”
在英国名著中,还有两部多次被翻拍成动画片、电影、电视剧搬上大银幕的作品,那就是丹尼尔·笛福的《鲁滨逊漂流记》和乔纳森·斯威夫特的《格列佛游记》,这两部小说故事精彩,可读性极强,细心的读者还会发现,《格列佛游记》与我国清代李汝珍的《镜花缘》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你以为我贫穷、相貌平平就没有感情吗?我向你起誓:如果上帝赐予我财富和美貌,我会让你难于离开我,就像我现在难于离开你一样。上帝没有这样安排。但我们的精神是平等的。就如同你我走过坟墓,平等的站在上帝面前。——夏洛蒂·勃朗特《简·爱》
傲慢让别人无法来爱我,偏见让我无法去爱别人。——简·奥斯汀《傲慢与偏见》
惩罚恶人是上帝的事,我们应该学会饶恕。——艾米莉·勃朗特《呼啸山庄》
除了男性作家,女作家也成功地撑起了英国文学的“半边天”,其中以简·奥斯汀和“勃朗特三姐妹”最为著名。
简·奥斯汀一生未婚,但她在《傲慢与偏见》中描写的伊丽莎白与达西先生的爱情故事却成为了“幸福婚姻”的范本,该书文笔辛辣而滑稽,是她最富喜剧色彩、引人入胜的一部作品。
相比《傲慢与偏见》中妙趣横生的爱情故事,“勃朗特三姐妹”之一的夏洛蒂·勃朗特在《简·爱》中描述的爱情则显得尤为感天动地,英国女子简·爱在各种磨难中不断追求自由与尊严,坚持自我,最终获得幸福的故事,激励了无数中国女性读者。
此外,在“勃朗特三姐妹”中被称作天才型女作家的艾米莉·勃朗特,仅凭她一生中唯一的一部小说《呼啸山庄》就奠定了她在世界文坛中的地位。小说描写了吉卜赛弃儿希斯克列夫被山庄老主人收养后,因受辱和恋爱不遂,外出致富,回来后对与嘉瑟琳结婚的地主林顿及其子女进行报复的故事,全篇充满强烈的反压迫、争幸福的斗争精神,又始终笼罩着离奇、紧张的浪漫气氛,被赞誉是英国文学史上最奇特、最具震撼力的小说之一。
多年来,这三部小说一直都是被各国导演争相翻拍的经典之作,足见它们的魅力经久不衰。
生存还是毁灭?是个问题。——莎士比亚《哈姆雷特》
黑夜无论怎样悠长,白昼总会到来。——莎士比亚《麦克白》
爱情是盲目的,恋人们看不到自己做的傻事。——莎士比亚《威尼斯商人》
说起英国戏剧,没有人不知道莎士比亚。无论是他的“四大悲剧”《哈姆雷特》《奥赛罗》《李尔王》《麦克白》,还是“四大喜剧”《仲夏夜之梦》《皆大欢喜》《第十二夜》和《威尼斯商人》,以及大名鼎鼎的《罗密欧和朱丽叶》,都被无数次搬上世界各国的舞台及荧幕,连歌德都曾忍不住对莎士比亚的作品发出由衷赞叹,“我读到他的第一页,就使我一生都属于他了。”
在莎士比亚的剧作中,《哈姆雷特》和《罗密欧与朱丽叶》的故事在中国可谓家喻户晓。“一千个读者(观众)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哈姆雷特》讲述了叔叔克劳狄斯谋害王子哈姆雷特的父亲,篡取了王位,并娶了国王的遗孀乔特鲁德,哈姆雷特因此为父王向叔叔复仇的故事。该剧深刻的悲剧意义、复杂的人物性格以及丰富完美的悲剧艺术手法,代表了整个西方文艺复兴时期文学的最高成就。
《罗密欧与朱丽叶》虽不在莎士比亚“四大悲剧”之内,但它的知名度不亚于“四大悲剧”,该剧讲述了两位青年男女相恋,却因家族仇恨而遭不幸,最后导致两家和好的故事。“罗密欧与朱丽叶”的爱情故事打动人心,有英国版“梁山伯与祝英台”之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