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历:第一次在英国逛街的特殊经历freeto(2009/8/11 19:14:18) 点击:
81361 回复:
0 IP:
212.* * * 编者按:本文作者李侃,1985年12月出生,17岁留学英国,目前在英国一所名校攻读博士学位。七年间,她以日记的形式,记录下自己在异国的求学经历、生活琐事以及对生活的感悟。
曼彻斯特;晴,约15摄氏度,早上大风。
现在是英国时间下午5点02分,北京时间刚过午夜12点。街道上的商店陆陆续续在打烊。非常奇怪,在曼彻斯特这么繁华的大都市,人们竟然没有夜生活的习惯。我裹了件外套匆匆出门,去公用电话厅给家里打电话。因为我知道,电话打得再早,家里人都已经为我担心了整整一天。
Student Village是我到英国以后的第一个落脚点。原本在学校预定了一个叫做Coniston Hall的学生公寓,但是不知道是什么原因,我被安排到这个不提供一日三餐,百分之八十居住的是中国学生的宿舍楼。
宿舍被戏称“鸽子笼”
我住的是典型的英国学生宿舍:student flat。宿舍有4个房间,1个公用浴室,1个洗漱间和一个厨房。厨房的设施还是比较齐全的,灶台、微波炉、烤箱、两个冰箱、足够四个人共用的橱柜、烤面包机和电热水壶。这些设施和国内的学生宿舍比起来,应该算是很贴心很齐备了。
我的房号是C027,有一扇小小的窗子,可以看见对面矮楼的楼顶和楼顶上颗颗粒粒的石子,再远一点可以眺望到Oxford Road上的供火车通行的架桥。我住的房间不大,甚至可以说是很小,同住的留学生甚至笑说是个“鸽子笼”。床非常非常软,软得好像没有床架,每次躺上去我都会默默怀念家里的小床和幸福生活。房内的暖气非常强劲,这点让不少人非常羡慕。因为英国的早晚温差比较大,房间里如果没有暖气会觉得又湿又冷。
房间里有电话,但感觉根本就是个装饰品,只能拨通几个紧急电话,如:曼彻斯特的学生服务热线、报警电话、日常咨询等,我从来没用它打通过任何号码。
一切的一切都只是还好,我深深地知道我不会呆在这个地方超过两个星期,所以一切我都可以包容和接受,甚至开心地去享受所有的好与不好。但是唯一让我觉得烦躁的,是不能随时随地和家里人取得联系。
陌生的街道
半小时前,我很焦躁。我不安地背上我的手提电脑、所有的现金,还有我的重要文件,连续四次,从我住的学生公寓往远一些,更远一些的地方走出去。我自己打气,告诉自己要做好一切心理准备,我可能会找不到回来的路,我可能会需要向某个好心人问路,而且可能会完全听不懂他(她)在说什么,我还可能找不到任何的商店和电话亭,甚至可能连人都见不到一个。
我对这个小房间以外的世界,一无所知;我对这个城市,一无所知。但是我必须走出去。想到这的那一刻,我为自己给自己打气感到高兴,只是我发现自己快哭出来了。在这短短的30分钟里,我变得敏感而且神经质,时不时回头检查,房门是否关好,东西是否带齐,钥匙是否带在身上。犹如强迫症一般,反反复复重复同样的动作。
关上门,带上自己给自己的自信,和强烈的孤独感。第一次,从住地往外走。才走出去一分钟,我就回头了。
第二次,从住地往外走。我走了大约400米。
第三次,从住地往外走。我走过两个街道的岔口。
第四次,从住地往外走。我找到了很多地方:曼彻斯特大学艺术和生物系的学院所在地、BBC(英国广播公司)曼彻斯特分部、警察局、邮局、还有一排小店。最重要的是我找到一个电话亭。我拿着一堆10P和20P的硬币,默默地把它们一个一个区分开。一个10P的硬币最多可以打2分钟的国际长途,其中还包括拨号转接的时间。刚开始觉得好贵,但是听到爸爸声音的一瞬间,我觉得再贵都是值得的。在电话里,我有选择地把48小时里发生的事情,向爸爸概述了一遍。
我当时觉得,第一、要让他们放心,我真的不希望自己让他们操心太久,哪怕是多一分钟;第二、我要让他们知道我一切都很好,不让他们再有别的担忧。我觉得,这才是我强忍着眼泪,一次又一次从住地走出来的原动力。幸运的是,我每次走出来都有新的收获。
挂了电话,我马上觉得情绪好了许多。回到房间,我开始冷静下来思考行李的问题。我决定不打开过多的行李,只拿出接下来两个星期的必需品。我开始盘算两周以后从这里搬出去,找一个费用比较低,环境比较稳定,而且没有那么多中国人的住处,作为未来一年落脚的地方。
住在我隔壁屋的哥哥来自杭州。我们挺有缘分,来英国之前在网上就有联系。我前脚住进这个学生公寓,他后脚就搬了进来。他今年已经高三了,最近一次雅思考了5分,直接免试就可以入学读预科课程。他告诉我,雅思想考过4点5分其实非常简单。看他说得信心满满的样子,我也不由自主地相信,读完3个月的语言课程,自己一定可以考过4点5分。他的出现,让本来只有我一个人住的Flat变得有了一点点的生气。至少,有个可以说话的人了。
曼彻斯特中国城
曼城的早晨人烟稀少
凌晨两点,整个曼彻斯特都还在沉睡,我却已经醒了。好在时差没有让我觉得头疼。我想了想,其实晚上6、7点就上床睡觉,凌晨3、4点就起床,这样的作息时间,对于我这样要恶补英语的人来说,再适合不过了。
我刚从床上爬起来时,不敢在房间里走动,怕房间隔音不好把隔壁的哥哥吵醒。但是没想到,他对时差的反应比我严重,1点就起床了。我敲门问他借了电话,直接把号码拨到家里。爸爸告诉我,奶奶也在我家吃饭,以后不管什么时候怎么联系,都要记得问候奶奶。奶奶接到我的电话非常开心,说话声音都比平时洪亮不少。
9点,我和隔壁的哥哥约好一起出门,去街上走一走。我们住的学生公寓地理位置挺不错,离曼彻斯特的几所大学都非常近,紧挨着The University of Manchester、The Manchester Metropolitan University、The UMIST等知名大学,离北方音乐学院和曼彻斯特大学博物馆也不远。
Oxford Road上有不少小商店,只是大清早的,没什么人气。我们在街上溜达了大约两个小时,没碰到几个人。而且,如果说我们碰到50个人,其中大约20个是中国人。
隔壁的哥哥非常热情,只要见到中国人,他都会走上前去问他(她)住哪和上什么学校之类的问题。他说认识的中国人多了,以后比较方便。
我们问了几个,大家基本上都是刚到英国,都住在Student Village,也都是City College的。当时觉得,我们学校应该很大吧。好像还分散成不同的几个校区,有专门学语言的,专门上A-level的,还有专门读预科的。
下午1点,我们又出去了一次,这次比早上走得要更远一点,我们走到了曼彻斯特真正的商业中心。那里有很多的商店,但是店与店之间比较分散,不像南宁的步行街,一家紧挨着一家。每家店都挂着很大的照片,上面写着折扣信息:一件皮大衣原价45磅,现在只卖15磅;Adidas新款的贝壳头运动鞋,打折后只卖10磅;V70手机,现在只卖40磅……琳琅满目,让我看傻了眼。早就听说曼彻斯特是北部城市,物价相对便宜,看来果真如此。
我们顺路还溜达了一趟唐人街。这里没有我想象的那么大,牌楼上的牌匾写着“曼彻斯特中国城”。路边的小店贴满了花花绿绿的广告。各式各样的饭店都争相打出自己的特色菜肴,招引顾客。有几个卖风筝之类看起来有一点年头的小店,一个卖中国食品的小超市,还有个价格贵得离谱的理发店,门口的广告牌上写着:“剃李小龙的发型只要50磅”。
外国人大都抱着走马观花的心理,在街上走走逛逛,在店门口张望,却不进去。有几个老外零星地坐在一家小饭店里吃东西。一群年轻的外国男女在中国瓷器的橱窗前小声嘀咕,他们也许是在讨论那个令人咂舌的标价吧。
我惊喜地发现,一家小店门口的广告上写着面值20磅的电话卡,现在只卖14磅,就赶紧买了一张。晚上试着给爸爸拨了个电话,通话时间大约5分钟,花了1.5磅。虽然听起来很贵,但比起公用电话直接用现金打电话,便宜了很多。这比今天的其他的收获更加让我振奋。我感觉我又向着自己的目标前进了一小步。
一点一点,我要努力学习和适应这座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