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教育与英国学区房besky(2012/4/6 5:56:36) 点击:
79290 回复:
0 IP:
86.* * * 在中国的大城市,学区房是抢手货,名校旁破破烂烂的旧房子价格坚挺,大家依旧趋之若鹜;如今,这股抢学区房的热潮跨出国门走向世界,按照英国《星期日泰晤士报》的说法,中国人盯上了英国的学区房。
对于雄心勃勃的华裔虎妈来说,督促孩子成为学校的优等生后,会希望他们就读于英国的顶级大学,可能还会在附近买一套供他们居住的房子。伦敦西区温克沃思公司的罗德·赫弗南说:“中国是个庞大的市场。我们今年有大约70%的买家是外国人,其中60%是中国人。他们给在伦敦经济政治学院、伦敦大学学院和其他院校读书的儿女买房。”数据显示,伦敦去年成交的新房当中,中国和亚太地区买家占了三分之一,是2009年的8倍。
中国的父母越来越倾向于让子女出国留学,而且留学出现了低龄化趋势。据美国《侨报》报道,2005年至2006年,内地仅有65名中学生赴美读中学;到了2010年至2011年,人数猛升至6725人,5年增长了100倍。
这很大程度源于国人对国内教育体制的不满,填鸭式的教育不仅扼杀创造力,而且缺少个性。教育工作者意识到问题之所在,开始进行改革。一项有趣的改革举措是办男子学校。
据美国《侨报》报道,上海市第八中学近日已就“办男子中学”提交申请方案,如果申请得到批准,有望诞生上海改革开放后第一所男子中学。该报评论认为,作为多元教育的方式之一,男校不妨一试。如何培养新一代的“男子汉”?办一两所学校不能解决根本问题,需要转变社会风气,需要全体公民的共同参与。
扼杀创造力一直是教育的一大弊端,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至今没有生产出一个属于自己的“宠物小精灵”或是“巴斯光年”。《华尔街日报》4月2日报道透露,中国希望凭借“豆腐男孩”进军全球动画市场。该片耗资500万美元,将于2014年正式上映,制作者希望这个角色能够激起外国观众对中国动画的兴趣。
中国人为什么缺乏创造力?《华盛顿邮报》采访了天使投资人徐小平。他说,在中国,若干因素助长了父母的狂热,主要因素是激烈竞争。由于如此之多的人都想进最好的学校和获得最好的工作,除了关系之外,唯一办法是通过划分等级优劣。高考,扼杀了青少年的热情和创意。
当然,中国的教育绝不是一无是处,至少基础扎实、成绩好。据法新社报道,澳大利亚独立智库格拉顿研究所3月底发布的一份报告书指出,东亚是杰出学校的中心,该区域有全世界最好的四个教育体系——中国香港、韩国、中国上海和新加坡。格拉顿研究所的学校计划主任本·詹森表示:“在中国上海,15岁学生的数学平均成绩,比澳大利亚、美国和欧洲的同年龄学生高出两三年的水平。”
在光鲜的成绩背后,也不能忘记大量文盲的存在。香港《南华早报》3月31日发表题为“中国内地文盲代价——1360亿美元”的报道。世界扫盲基金会本周发表的这份报告称,全世界有超过8亿人不具备完成一些简单任务,比如读懂药物标签或填写申请表等所需要的基本读写能力,他们每年给全球经济造成的损失为1.19万亿美元。文盲耗费发达国家2%的国内生产总值(GDP),包括中国在内的新兴国家是1.2%,发展中国家是0.5%。